第964章 夜航书(1 / 4)

夜色在窗外静静流淌,像一条沉默而深邃的河流。高槿之放下铅笔,指尖残留着石墨的微凉触感。他并没有去看那张刚刚完成的、布满模糊人影和生命轮廓的素描,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窗外无边的黑暗。城市从未真正沉睡,总有一些光点在远处固执地亮着,如同散落在天鹅绒上的碎钻,又像是无数未曾合上的眼睛。

他想起陈医生最后说的话:“健康的连接,能滋养我们,而不是消耗我们。” 这句话在他心中回荡,与口袋里那袋小饼干的粗糙触感,以及口腔里尚未完全散去的甜味交织在一起。这是一种陌生的,但并非令人不适的感受。它不像过去与许兮若热恋时那种炽烈到几乎燃烧的紧密,也不像分手后那段日子里蚀骨般的孤立。它更轻微,更松散,像夜风中偶然飘来的蒲公英种子,落在心田上,并不急于生根发芽,只是安静地存在着,提示着外部世界的呼吸。

他拿起一块饼干,再次放入口中,慢慢地咀嚼。甜味依旧直接,甚至有些笨拙,但他似乎能从中品尝出那个女孩在厨房里忙碌时,那份试图抓住一点生活实感的努力。他与她,不过是末班车上的短暂交汇,是彼此生命轨迹中一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交点,然而,这一点微小的善意交换,却让他感受到了某种重量——一种存在于虚无之上的,属于“人间”的重量。

手机在桌面上无声地震动了一下,屏幕朝下,只透出微弱的光晕。他没有立刻去查看。似乎在这种渐趋平静的状态里,外界的即时信息失去了以往那种必须立刻回应的紧迫性。他允许自己继续沉浸在这片由饼干甜味和夜色共同酿造的静谧里。

直到睡前洗漱,他才拿起手机。是向杰发来的消息,一张龚思筝低头认真插花的照片,暖色的灯光打在她的侧脸和手中的花材上,显得格外温柔静谧。向杰配文:“瞅瞅,我家这位静下来的时候,还挺像那么回事儿吧?(偷笑)”

高槿之看着照片,嘴角不自觉地带上一丝笑意。他能感受到向杰字里行间那种几乎要溢出来的、笨拙而真挚的骄傲与幸福。他回复了一个简单的“(赞)”,没有多余的话。他知道,向杰懂他的意思。这种无需言诠的默契,是岁月沉淀下来的礼物。

躺到床上时,他以为会像往常一样,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入睡,或者至少,会有一些纷乱的思绪碎片在黑暗中盘旋。但出乎意料,困意如同温润的潮水,很快漫了上来。没有梦,只有一种沉入水底般的安宁与隔绝,仿佛身心都在这片寂静的黑暗中被彻底洗涤、抚平。

许兮若出差的最后一天,培训安排了一场小组案例竞赛。她所在的小组抽到了一个颇为复杂的案例,组员们讨论时意见分歧很大,气氛一度有些僵持。若是以前,许兮若可能会选择沉默,或者附和某个看起来更权威的观点,避免冲突。但这一次,她看着白板上杂乱的观点,深吸了一口气,强迫自己集中精神。

她拿起笔,走到白板前,轻声说:“大家停一下,我们把现有的观点和对应的论据,先梳理一下,好吗?”

组员们安静下来,看着她。许兮若感到心跳有些快,但她没有退缩,开始一条条地梳理、归类,将矛盾点清晰地标识出来。她的声音不大,但条理清晰。在这个过程中,她发现自己对案例的某个细节有不同于主流的理解,基于她之前独立完成的一个工作的经验。

“或许……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考虑一下,”她指着那个细节,尝试着阐述自己的看法,“虽然看起来不是主要矛盾,但它可能影响了整个流程的初始设置。”

组内一位资历较深的同事却不以为然,但听着许兮若逐步的分析,眉头渐渐舒展开来。“有道理,”他最终点了点头,“这个视角我们确实忽略了。”

讨论的方向随之调整,变得高效起来。最终,他们小组的方案因为视角新颖、逻辑严谨,获得了评委的好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