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一九零章 心有不甘(1 / 3)

天唐锦绣 公子许 3112 字 20小时前

申酉之交,夜黑如墨,又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。

这两年关中降水极多,夏日大雨、冬日大雪,因房俊担任京兆尹之时大力兴修水利、疏浚河道,使得降水虽多但水灾却越来越少,农田得到充分灌溉,年年丰收。

丽正殿内,灯烛通明。

朝廷里发生的事自然瞒不住东宫,自从陛下一系列手段施展出来,整个东宫便风声鹤唳、气氛紧张。

任谁都看出陛下这些手段、举措的真正用意。

而陛下一旦易储,就预示了东宫上上下下所有的悲惨命运。

古往今来,焉有善终之废太子?

而太子之下场,便是所有人之下场。

覆巢之下无完卵……

太子李象依偎着母亲,扬起小脸儿满是疑惑:“母后,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才使得父皇非要废了我?”

这个问题他问过不止一次,却始终得不到答案,也搞不明白。

皇后苏氏冷哼一声,爱怜的摸着儿子的头:“你父皇是大唐皇帝,口含天宪、言出法随,这个天下他想怎样就怎样,何须原因?不过太子放心,母后就算拼了这条命也定然阻止他。”

李象不解:“难道皇帝就能为所欲为吗?前两日燕国公给我讲课,说起当年太宗皇帝曾有言‘民为水,君为舟,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’,意思是即便皇帝不能一意孤行,要广开言路、虚心纳谏,更要克己复礼、心存敬畏,否则隋炀帝之殷鉴不远……可父皇为何不懂这个道理呢?”

皇后苏氏默然,她答不出这个问题。

沉默稍许,她安抚道:“太子不必担心,你是金典册封、昭告宗庙的大唐太子,是国之正朔,外头不知多少人支持你,纵使陛下一意孤行也不是那么容易。”

隋炀帝倒行逆施、千古骂名,大好江山硬生生被他折腾没了。

可即便如此,隋炀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。

最起码在即位之后的十年之间,隋炀帝乾纲独断、言出法随,朝野上下无人敢于反对。

李象似懂非懂,叹了口气:“若是太尉在长安就好了,有他在,我们才会安心。”

提及房俊,皇后苏氏顿时咬牙切齿。

那个棒槌只顾着自己的丰功伟业,非要跑去华亭镇指挥中南大战,却将她们母子抛在长安不闻不问,任由陛下风刀霜剑严相逼,导致局势越来越恶劣。

他若在长安,陛下岂敢如此步步紧逼?

那混账怕是早就打定主意坐视局势逐渐恶化,等到紧要关头再来逼着自己兑现当日承诺……

皇后苏氏握着李象的手,俯身在他耳边叮嘱:“太子一定要记住了,任何时候只要你觉得不安全,不管母后在不在都要马上跑去光天殿那边寻求‘神机营’保护,那是太尉留给你最忠诚的护卫,只要在‘神机营’庇护之下,陛下就算将整个东宫六率都换一遍,也莫奈你何!”

全部由书院学子组成的“神机营”不仅是宫内唯一装备火器的部队,更是忠于东宫的坚固屏障。

李象自然知道光天殿驻扎的“神机营”,闻言小脸紧绷、郑重颔首:“母后放心,我记住了!”

想起此前晋王兵变之时“神机营”浴血奋战庇护于他,他便信心满满,因为他知道这是太尉送给他的最强神兵。

忠心耿耿、坚若磐石!

*****

英国公府。

书房内,李积、李震父子听着李弼详细叙说今日卫尉寺之事,不约而同一并皱起眉头。

李震咳嗽两声,苍白面容略微泛红,摇头道:“连独孤览都知道阳奉阴违,我家又怎能孤注一掷帮助陛下易储呢?储位内国之根本,一经动摇必然涉及震荡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

李积默然不语。

李弼见侄子精神萎靡、气色不好,关切道:“可